轉化率是每個電商人的最終目標。流量再多,沒有轉化率,一切都是空談。今天我們就來說說轉化率的事情。
我們先來看一個轉化率的公式:
有個這個公式之后,在對電商和店鋪診斷的時候,常常會列出店鋪的各種來源和轉化,然后去判斷每一個步驟的轉化和數據是否在正常范圍,這樣就很容易找到病根。
上面那個復雜的推導,我們看到的是,無論是流量引導還是在購買,都存在各種轉化率。這讓我們可以知道轉化的步驟。比如,打廣告引導流量,我們就要知道廣告會展現多少次,然后廣告點擊率就是到店的轉化,然后,這群人會不會購買也不一定,就會產生購買轉化率……
所以這些都是一條鏈上的信息。有一環出問題都會不正常,比如點擊率很高的時候,往往就是騙點擊了(如性感小褲褲),那必然導致到達頁面的轉化率降低。
其實要提高轉化率,先要弄明白是誰轉化到誰。轉化率有一個方向問題。
我們拿淘寶來說,淘寶本身的站內轉化有很多種,最常看的就是下面幾個。
每天到淘寶有幾千萬人,其中購買了幾百萬單,所以全站的購買轉化率在5%-10%吧。同時呢,淘寶運營看的是從各自搜索和類目頁、活動頁面進入之后產生的購買,“購買UV / 進入類目和活動的UV”就是類目和活動的購買轉化率。淘寶通常說的“類目轉化率”還有一個算法,就是“購買UV / IPV_UV”,就是看過這個類目商品詳情頁的人里面,有多少個人最后購買了。比如女裝類目,轉化率就在6%左右。店鋪看的就更不一樣了。看的是100個人點到店鋪或者店鋪的商品,幾個人買了。這個比例就千奇百怪了,不同類目不同水平的賣家,差距很大。別人家的轉化率也是賣家們互相打聽的重點。
弄懂這些之后,你再去分析轉化率高低,就能根據具體部分找到具體問題,然后有所針對性的去做一些改進工作了。
*本站部分文字及圖片均來自于網絡,如侵犯到您的權益,請及時通知我們刪除。聯系信息:
甩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