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麥,一位女大學生在畢業時為IBM工作了三個月毅然辭職加入到網絡創業,在讀大二的時候偶然的接觸到了淘寶網這個平臺,最后在這個平臺上一站成名,甚至與一名朋友在韓國開了實體店,下面我們就去看看程麥的淘寶創業故事吧。
貨品缺乏新意無人問津
對淘寶網掌柜來說,貨源和貨物是決定成功與否的重要因素。據悉,2008年淘寶網銷售榜排名第一的是衣服,每秒鐘能賣出26件衣服,而經營衣服的網店成千上萬,卻只有少數掌柜能夠盈利。程麥就經歷了曲折的挑選貨源和貨物的過程。
2006年3月,讀大二的程麥在淘寶上注冊開店賣衣服。“剛開始生意不好,頭三個月才賣出三件衣服”。程麥總結原因時發現,這是大多數初開店鋪掌柜們面臨的問題:貨源不夠好、聲譽沒打響、宣傳力度不夠,而最重要的原因是貨源。網店經營初期,程麥也像其他人一樣,經常跟朋友去白馬服裝城、火車站周圍的服裝城去淘衣服。很長一段時間以來,程麥的網店什么衣服都賣,既沒有固定的款式,也沒有具體的服飾定位。
重新定位:與廠商直接合作明確定位
“之前是小打小鬧,沒想過把它(網店)當做正職”,程麥從2007年起真正用心經營網店,并到處尋找服裝生產工廠合作。她跑遍了廣東省和江浙周圍的服裝生產基地。據了解,如果與生產商合作,她必須要進貨很多、營業額要很高,才能盈利,這給程麥帶來很大的壓力。合作初期,她盡量集中銷售均碼的衣服,具體一款衣服、一種顏色、一個碼數都要100件左右,而裙子、褲子等銷售情況很好的類型她并未涉足。
“與工廠合作后,我慢慢決定,要專門賣韓服”。程麥摸索出店鋪定位后,也制定了選貨的一套標準。首先,她發現真正銷售良好的衣服,并不是非常好看、款式很特別、流行的衣服,而是那種簡單、不缺乏個性的衣服。其次,要照顧到顧客購買心理,例如春天大家都買很講究很貴的外套,一般一件都行了,但是里面襯著搭配的小衣服,就是不同款式啊,不同質地的,都會買很多,而這些小衣服就是程麥的重點銷售對象。另外,程麥選擇衣服時重點考慮到內陸地區的顧客的愛好和偏向,據悉,廣州、深圳、上海、北京等地區經濟發達,衣服可供選擇的空間很大,而內陸地區流行的款式經常滯后一段時間。而內陸顧客的強大購買力也促使程麥一心想做內陸市場。
修煉信譽:四顆“鉆石”確保銷量
從普通商家晉升“鉆石”,從“鉆石”跳到“皇冠”,從一頂“皇冠”到三頂“皇冠”,程麥用了三年時間練成了“皇冠”掌柜。
程麥認為,在2006年至2007年期間沒有用心經營,而2007年起才奮起直追,其實是用了兩年時間修煉成三頂“皇冠”。在此前,淘寶對“皇冠”要求是按照購買件數來衡量,購買件數越多,掌柜的頭銜轉換越快。而不同的貨物達到皇冠的要求不一樣。例如,充值卡的銷售可以在2到3個月完成;化妝品類的小東西也很容易,例如唇膜,進貨價為6-7分錢,以1.2毛的超低價格賣出,按照件數來統計,很快就可以獲得“皇冠”。但是就服裝行業來說,一般要花費一年才能晉升“皇冠”。
程麥認為,“鉆石”和“皇冠”顯示商家的信譽度,為商家穩定老客戶、吸引新買家,但是對于掌柜來說,不一定非要“皇冠”不可。據程麥了解,一般的商家獲得四顆“鉆石”后,都已經不在乎分數多少,因為客戶群已經基本固定了,能保證店鋪的銷售額了。程麥還告訴記者,要隨時注意“皇冠”點數的規則變化。
從網店開拓到實體店
程麥表示,目前為止淘寶月營業額為普遍維持70萬元以上,超過100萬元,一年可以賺取1200多萬元,每月包括人工物流等在內的成本不到10萬元。雖然淘寶店的生意頗佳,程麥卻表示,會把重點放在實體店批發上。她認為,批發是最好做的,快捷,資金回流較快,零售很多,而網店資金回流慢,拿到貨物,確認付款,淘寶給的限期是14天。
除了給實體店批發以外,程麥在韓國開設了公司,并積極準備著在中國代理韓劇服裝。這與她在網店圈子認識的朋友群有極大的關系。
在淘寶的掌柜圈里,掌柜與顧客相熟,也為掌柜們創造了不少發展的機會。程麥跟一個經營男裝網店的師兄很熟,互相交流,很多經驗從他身上學到。而她甚至與一名韓國朋友合伙在韓國開了服裝公司。該公司從2008年6月開始籌備,7月正式開業,注冊資本為100萬元。韓國朋友主要負責對韓國服裝的選擇,而程麥主要負責國內市場的銷售。據悉,由于金融危機的影響和韓幣貶值,目前該公司在韓國的每月成本支出比中國同類店鋪的支出便宜,每月大約4萬—5萬人民幣。
隨著韓國電視劇的熱播,韓劇中的男女服飾在中國大受歡迎。而程麥也了解到,韓國大多服飾企業由于宏觀經濟環境不好,面臨銷售訂單難題。她想引進此類韓國企業,從2009年起在中國進行推廣宣傳。“你知道韓國服裝多熱嗎?韓劇中李多海的衣服,到處都在買”。程麥看好韓裝在中國的市場,不過針對國內生產商的低價競爭現狀,她認為實現這個想法會比較難。目前她在嘗試著與時尚起義等網站合作,提供貨物,在網絡上做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