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頂的道路與懸崖有時候只是一線之隔,電商們需要的更多是經營理念上的革命。
“不要試圖接住下落的刀子。”這句美國華爾街的名言正在中國的電商投資界流傳。
被喻為投資界四大頂級高手之一的軟銀賽富首席合伙人閻炎在微博上稱,“最近看了中國的幾家電商,驚喜地發現又有中國式的盈利模式創新:主營業務都不賺錢,但以賺不同輪次的VC/PE的錢為主。這使我想起當年的荷蘭郁金香,大家都指望著下家比自己更傻。”
精明的投資者早已開始收手,于是,西米網、淘鵲網、有品網、APP金光大貨棧等數家公司已成為第一批因資金鏈斷裂而關門的電商網站。這僅僅是一個開始。淘寶商城創始人、當當網前副總裁黃若判斷,目前不少中小型電商都有可能在三年內隕落。而目前的局勢正應了年初京東商城創始人劉強東接受我們采訪時的判斷,2012年這股浪潮可能會來得更猛烈。
“寒冬論”正在彌漫,而抹去行業泡沫,透析本質,黃若認為:“所謂‘寒冬’是目前業界對投資降溫的感知,但事實是,電商的本質是零售業,零售本身就處在一種嚴酷的環境中,本身就是個寒風凜冽的行業,因為當你必須從經營效益中賺錢時,這就一定不是件讓人舒服的事。”
大家都在追求一個空泛的大未來。在功利的社會環境下,沒有多少創業者期待打造一個百年老店,也不允許他們慢慢來。
新興行業大多要經歷經濟危機和市場的淘洗。電商是個充滿希望的行業,即便遭遇挫折也在情理之中,在大部分公司尚未形成規模時,能夠在一個寒冬里清醒、認真地探究電商發展中的問題,或許正是電商人的幸運之處。
燒錢快跑模式終結
融資不再“沒有道理”
離開當當網后,陳騰華創辦了家紡、家居類網站優雅100,他與維棉網的林偉、初刻網的許曉輝、NOP聯合創始人劉爽幾乎都是在去年年末或者今年年初同期創業,他們幾乎是最后一批“殺”入電商圈的創業者,趕上了電商融資熱潮的尾巴。那時電商創業者和投資人還相處在一片暖意中。
“寒意”漸濃是從今年第三季度開始的,陳騰華明顯感到廣告費用降低了。從團購到電商,一度充斥著多種廣告媒介,相關廣告媒介的廣告價格更是一直居高不下。而現在猛砸廣告的公司越來越少,幾乎只剩下京東商城和當當網兩家,前者有今年新到賬的15億美元墊底,另一個無論股價如何,至少是納斯達克上市公司。
所有電商公司在廣告份額上的緊縮,最直接的原因就是他們發現投資人的錢袋收緊了。
陳騰華在這一年內感受了“冰火兩重天”,上半年一杯咖啡、一頓午餐就決定的投資,到如今再融資時,投資人都表示會繼續關注電商,但都認為電商已經被過分關注,現在到了控制風險的時候。
“新的融資不會像年初那么簡單,或者那么沒有道理。”陳騰華感慨道,雖然現在投資會獲得很便宜的價格,但是誰愿意接向下掉落的刀子呢?
同樣,維棉網CEO林偉也必須面對“天天接客”的局面,而如果環境好,“接”一兩個就搞定了。今年1月獲得天使投資人徐小平的投資后1個月,維棉就已開始進行下一步融資了,但當時維棉剛剛起步,還沒做出成績,經緯創投感興趣,卻只想出和徐小平一樣的估值,投資200萬美元,林偉拒絕了。
優雅100和維棉至少還有存糧,但是有些網站就沒那么幸運了。一家服裝類電商已經被投資人在內部列為失敗項目,不再給他們追加投資,只是幫他們貸了一定的款項。
在黃若看來,電商行業走到今天的困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被風投過分追捧所導致的。在零售行業從業30年的黃若,隔三差五總要面對這樣的時刻:投資人要給他一筆錢“忽悠”他去創業。無論是NOP的劉爽,還是初刻的許曉輝,都是在創業前就被很多投資人朋友鼓動,最終加入了這個行業。
“如果有個人說只要你愿意成立一家公司,給你2000萬,你可以一分錢不掏或者只投資很少的錢,而且不止一個人這么說,甚至有人愿意給你3000萬,你會不會答應?當整個市場在瘋狂的時候,絕大部分的人都不會清醒。”黃若說。
因為過高估值而洋洋得意的電商們也正在承受它帶來的苦果。一些銷售額在幾個億的中型電商,如果之前的融資額已經達到四五千萬美元,相當于已經有了2億美元左右的估值。
反觀資本市場,較早上市的阿里巴巴B2B表現不好,麥考林、當當網的市值都在低位,凡客、拉手網都沒有如期上市,資本市場對這一類型公司的判斷依據出現問題,不知該如何估值了。哪個投資者愿意再為這些公司買單?
“越往下走,找到后面的‘冤大頭’就越來越難了。”黃若說一個企業要進行A輪融資,只要你有團隊,模式、規模都不是最重要的,只要能看到前景就行。
到了B輪,投資方往往要開始更關注模式、戰略定位,到了C輪投資,會對公司的盈利能力和市場地位有要求。當沒有太大規模、模式不甚清晰時,這輪點上的融資情況就可想而知了。
此外,整個金融環境正處在所謂的經濟危機的探底階段,歐債和美國的經濟也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