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春節(jié)后第一周,嘟嘟美甲被58到家收購。
這家2014年6月成立的公司一度自稱做到“上門美甲行業(yè)第一”,并在一年半的短暫生命里拿到兩筆融資,共計上千萬美元。
而這樣一家公司在賣掉的時候據(jù)稱只有200萬人民幣。雖然收購方稱實際價格遠超出,但并不愿意公布實際價格。
總之一年多時間里,嘟嘟美甲燒掉幾千萬人民幣總少不了。
而這樣的一個數(shù)字,放在近期熱門的互聯(lián)網(wǎng)創(chuàng)業(yè)生意里已經(jīng)不太嚇人。
“我們在美國是處在盈利狀態(tài)的,但在中國一年卻虧損了10億美元。”UberCEO特拉維斯·卡蘭尼上周在一場活動上說道。
見多了幾千萬、幾億甚至幾十億在一兩年內(nèi)消失的故事,大多數(shù)人對這些自己一輩也未必能賺到的數(shù)字也已經(jīng)習以為常。
但是,錢都是怎么燒掉的?
嘟嘟美甲的錢大多變成了各類折扣
曉露是成都的一位美甲師,在2014年12月在嘟嘟美甲上接單之前,她自己開了一家美甲店。
“做美甲店是件特別辛苦的事,家人覺得太辛苦,不太支持我繼續(xù)做下去,想讓我去新疆和老公結束異地。”曉露說。
加入嘟嘟美甲其實并不是曉露的第一選擇,但由于一位在嘟嘟美甲做文職工作的朋友推薦,本來準備去新疆發(fā)展的曉露又決定留在成都。
“那時候沒幾個月就要過年了,心想到新疆待不了多久就又要回四川過春節(jié),干脆就在嘟嘟做幾個月再說。”曉露回憶起剛剛加入美甲平臺的那幾個月,印象最深的還是收入。
“公司剛成立的那兩三個月,多的時候一天能拿到2000多元,一天做滿3單、5單都有獎勵,我最多的一天能做二十多單。每天差不多七八點出門,一天下來連飯都沒時間吃,晚上十一二點到家后才喝點水吃點東西。”
嘟嘟平臺上最便宜的服務是80元一單,即使只做基礎的手部護理,也需要半個小時到四十分鐘的時間。如果是做更精細的美甲款式,價格也隨之不同。
而像曉露一樣的美甲師想要多少活就能接多少,靠的是嘟嘟給用戶開出的各式低價折扣:
轉(zhuǎn)發(fā)微博就送100元優(yōu)惠劵、或是新用戶首次下單只需39元的活動、優(yōu)惠劵1元做基礎美甲、原價119元的法式美甲也只需要支付19元就可以體驗……
無論用戶花的是39元,還是1元,用戶支付金額和實際定價之間的差價,都是由平臺補貼給手藝人。
收入最高的一個月里,曉露到手的收入達到四萬多。同期僅成都一個城市的嘟嘟美甲師一度達到兩三百人。
但這樣的好日子沒能持續(xù)多久,優(yōu)惠下降隨之到來的是用戶快速流失。
“到了后面補貼、獎勵就變少了,隔兩三月減一點,去年六月份我離開的時候就沒什么了,(成都的)美甲師也只剩幾十個了。”曉露說道。又過了半年,嘟嘟賣給了58到家。
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門服務工作的手藝人,大多有著相似的故事。在上門按摩平臺宜生到家工作的周師傅說,補貼最高的2015年夏天,他一個月也能賺2萬多。
宜生到家一度向用戶提供了首單9.9元的體驗活動。周技師表示,當時一天能接到8、9個訂單。現(xiàn)在活動結束了以后,每天的訂單量已經(jīng)回落到了5單左右。
而大部分服務項目的標價都在百元以上,其中的差價就是由宜生補貼給技師們。
在扣除交給平臺的抽成之后,一天下來周技師就能賺到700多塊錢。而在之前7年時間里,他在門店打工一個月的收入不過八九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