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流行詞,稱呼用,對一些有著相同志向的團體成員,也就是有著相同喜好,相同興趣者的稱呼。 關于來源的常見觀點是由韓文化帶來的流行風潮產生的。 由來是韓語中的“朋友”,韓文:?? 發(fā)音:qin gu(親古) 最早出現是在國內的韓國流行文化圈子中,在眾多韓國偶像組合的粉絲fans群體中,而群體構成又以女性居多,以“親”互相稱呼共同愛好者為“朋友”最合適不過。
后來在淘寶上得到廣泛運用,又稱“淘寶體”。淘寶體是說話的一種方式,最初見于淘寶網賣家對商品的描述。淘寶體后因其親切、可愛的方式逐漸在網上走紅。淘寶體常見字眼:親…… 哦……
舉例: 親!!!熬夜不好哦!!!包郵哦!!!親,你有沒有感覺,每一次完畢淘寶支付,我都想這么說話呢。
第一次接觸淘寶,賣家用“親”這個字來稱呼,當時十分別扭,想著應是“親愛的”的簡稱,肯定是淘寶賣家為了拉關系套近乎促成交。后來也做了淘寶賣家,對“親”的使用,由別扭到習慣,由習慣到坦然,到自然,到隨意,有時候在一次對話中就能用幾十次,多的一天能用到千次還多,估計這就是所謂的用法泛濫。
在緊張的社會關系中,“淘寶體”發(fā)揮的作用似乎要比在購物網站更大一些,比如有人寫過這樣一個段子,“如果我是全國人大代表,我一定上一個提案:納稅的時候采用支付寶,等政府做出政績或者兌現承諾了,我們就確認支付,不然全額退款。那時,政府官員就會追著我們的屁股喊:親,給個好評親!親,選我咯,包為人民服務親!親,政績在這里,請查收,親!”
這個段子語言雖是戲謔的,但表達的愿望卻是非常現實的,它對人大代表的作用表達了不滿的同時,也提出了希望,而且這種建議也頗有建設性,擠掉它的惡搞成分,會發(fā)現這不折不扣是一個可借鑒的良言。
“親”是“親愛的”縮寫,曾流行于白領之間的“親愛的”,為職場人際關系疏通了很多交流障礙,如今“親愛的”已經不時髦了,“親”才是當紅的稱謂,喜歡也好,不喜歡也好,在人際關系脆弱和社會整體誠信度缺乏的情況下,人們要嘗試從虛假的“淘寶體”中分辨哪些是真實和溫暖,并且珍視之,等到哪一天無需喊“親”也會對某個陌生人或某個群體產生信任感了,也不要忘記“淘寶體”所作出的那些哪怕是很微薄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