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電子商務,一般有三種思路:互聯網、零售和供應鏈。
把轉化率等同于網站體驗的,一般是互聯網出身的設計師或產品經理,他們特別強調網站的視覺效果,交互的友好性;
把電子商務理解為零售渠道的,一般是做傳統零售出身,他們喜歡處處開店,比如入駐天貓、拍拍、當當等,然后經常性搞一些打折促銷;
把電子商務理解成供應鏈的,典型如亞馬遜,它的界面設計毫無美感(雖然很好用),沒有促銷氛圍,就如同一個人孤零零地在一個大倉庫里面選東西,但它的供應鏈做得非常到位,在網站隨處都突出商品的庫存、送達時間。
我們究竟該選擇哪一種思路?有一個原則,那就是用戶轉化率,即用戶進店后有多少人掏腰包。
用戶最終是否下單,是一種整體體驗,如果用戶不知道該網站,而第一次進入發現界面很簡陋,自然會沒有安全感,所以,我們應該關注網站的視覺風格。
如果是老用戶,其實是不太關注界面視覺效果的,更關注選購、下單的便捷性以及品類和物流;所以我認為,亞馬遜是專注于老用戶的,我第一次下單是我知道它兩年后,用過一次我就覺得它是我最喜歡的電子商務網站。我當初之所以不在它上面買冰箱,因為我根本不相信這么冰冷的網站會為我提供快捷的上門安裝服務,所以我選擇了京東。
我們究竟該強化網站的哪一方面?決定于用戶的訴求點和公司的競爭優勢。像亞馬遜,由于已經有海量有粘性的用戶,以及強大的智能運營系統(自動化的商品推薦和備貨補貨機制),可以將運營成本降到最低,從而提供天天低價服務(無需濃重的促銷氛圍),而供應鏈是這類忠誠用戶的關注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