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的幾個月里,淘寶網聯合各方力量,配合警方打擊和出臺多項舉措,打擊“惡意差評師”,并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成果包括:淘寶網共處罰惡意買家賬號6.5萬個,攔截關閉10多萬筆惡意訂單,保障了5萬多賣家的權益。
我們很好奇,這6.5萬個惡意買家和10多萬筆惡意訂單是怎樣被揪出來的?
“辨別系統”,淘寶識別惡意差評師的鑰匙
惡意差評師,或者叫職業差評師,是這兩年伴隨著網購業務高漲而誕生的“新職業”,也可以說是敲詐勒索的一種新形式。
因為淘寶商戶眾多,要想在商海中脫穎而出,商家格外重視口碑和評價,差評師抓住的正是賣家的這個心理,以“給差評”相要挾,進行敲詐。
也正是因為差評師購買行為的目的與普通買家有很大區別,所以淘寶近年來一直致力于研發和完善一個辨別系統這是一套獨特的軟件,它針對買家購物行為進行分析、比對和監控。
比如,一個正常購買商品的用戶,他會有類似的瀏覽,會有一定購物習慣的,而很多職業差評師也有自身的特點,近年來發展到比較猖狂的時候是接收指令,集群去攻擊和拍下某些商品。
另外,職業差評師,在他的評價記錄中,往往給出的差評不止一條,是經常性的行為。
所以,差評師和正當用戶的購買特征還是有明顯區別的。
當然,這僅僅是辨別系統分析的很小一部分。更多的甄別方式,淘寶非常保密,因為這是抓壞人的“鑰匙”和訣竅。
揪出這6.5萬個惡意買家賬號,辨別系統日常監控和排查的功勞很大。
開通“惡拍舉報”綠色通道
淘寶也曾經多次呼吁,中小賣家一旦被敲詐,不要忍,不要妥協。因為差評師們都是團伙作案,當一人得逞之后,往往一群差評師將蜂擁而上。
今年7月,淘寶網還專門開通了一個惡拍舉報綠色通道。
以往,賣家遭遇惡意差評通常是投訴給淘寶客服,7月份,淘寶專門成立一個小部門,開辟綠色通道專門處理惡拍舉報。
賣家可以通過這里直接投訴,和上傳證據。
針對這些投訴和舉報,淘寶會做一系列分析,包括把“可疑買家”的購買行為放進辨別系統去甄別,量化其異常性。
經核實后進行關閉交易處理,避免賣家受到損失。對于參與惡拍的買家賬號,淘寶網也根據嚴重程度進行相應處理,情節嚴重者凍結淘寶賬戶。
取消了好評率與搜索排名的關聯
我們曾經也報道過一個杭州賣家因為客戶給他做出中評,而專程去了趟上海進行解釋和溝通,最后做通客戶工作,改中評為好評。
不是淘寶賣家,有時候真的很難理解為什么賣家如此重視評價此前,“評價”不僅僅與客戶在瀏覽時的印象有關,還跟商家以及商品的搜索排名有關,甚至商家參加促銷活動,淘寶也會審核它的好評率。
今年6月,淘寶網取消了好評率與搜索排名的關聯,并陸續取消了營銷活動中對好評率的要求。這一舉措,從本質上降低了好評率對賣家的影響權重,讓賣家不用擔心好評率過低會影響搜索排名和參加淘寶營銷活動,進而影響生意。
8月,淘寶網對延遲發貨規則進行升級,針對賣家由于“買家填寫的收貨地址和收貨人信息無效或不準確”而造成的延遲發貨行為予以免責。因為惡意差評師的其中一個招數就是收貨信息非常模糊,讓賣家無從投遞,從而就可以投訴賣家故意不發貨。
9月,淘寶網對評價頁面下買家的個人信息予以展示,如“VIP會員等級”、“特邀評論員勛章”、“實名認證信息”和“注冊時間”等。那些短時間內注冊、未實名認證的“惡意差評師”自然會被識別出來,其差評也失去參考價值,對賣家造成的威脅和傷害盡量降至最小。
11月,淘寶進一步明確賣家關閉交易的執行標準,更大程度地允許賣家自行判斷付款前的交易是否執行,在一定程度上防止“惡意差評師”惡意拍下的行為。
淘寶公關部工作人員說,惡意差評師逐年增長,不知為何,在今年6月爆發,達至頂峰,之后在警方以及淘寶等多方的努力下,到今年11月,淘寶網接到的惡意差評、敲詐類電話投訴量相比6月高峰期減少了90%以上。
而門檻越來越高、風險越來越大,加上賣家對好評率的敏感度降低,一些“惡意差評師”覺得無利可圖,也漸漸退出了這一行當。
一個淘寶賣家與差評師的戰斗
本報訊小孫一年前在天貓商城里開了家保健品店,以賣各種維生素、蛋白粉等保健品為主。生意發展很快,如今已經達到每天250單生意、每月百萬元的銷售額,當然,這也伴隨著與惡意差評師的較量。
“有一次,有個安徽的客戶買了一罐蛋白粉,吃了幾天,發差評說,"假的"”。 “有一個人拍下了我們的一個贈品,要求發貨,留的收貨地址只有某某街道,沒有門牌和樓宇號碼,幾天后,以我們沒有發貨為由給差評”。 “還有一次,有個客戶抓住我們圖片上的漏洞,那個商品是小包裝蛋白粉,而我們的描述圖片里放了一張大桶裝蛋白粉,結果,客戶花十幾元買了小包裝非要我們發 給他大桶”……
小孫說,差評師的開價不一,比如他家的商品大多是一兩百元一件,差評師的敲詐金額通常是一倍,差不多三四百元。
小孫的經歷代表了很多被差評過的賣家遭遇,淘寶公關部工作人員說,賣家的一些違規行為往往也會成為差評師攻擊的目標,比如小孫將贈品加入了貨架,為的是多博取一些評價。
還有一些差評師不是惡意買家,而是同行賣家。比如買一罐蛋白粉,這邊明明寄出的是一罐完好無損的,回頭對方把自家店里進貨時破損的同款商品,說成是小孫店里發出的,要求退貨。
隨著生意漸漸做大,小孫覺得不能再像以往一樣妥協忍讓下去了。他花數千元在自己280平方米的倉庫里裝了6個攝像頭,360度無死角監控整個發貨環節, 一來是為了監控自家員工的行為規范,更重要的一點是針對那些以“包裹是空的”、“發來的貨是假的”等理由進行敲詐的人做對應證據。
記者了解到,目前,大多數快遞公司在快遞的各個環節,尤其是分揀、裝車等全程監控,運輸實行司機責任制,以做到無縫隙監控。
這一切,都是為了自查和糾紛舉證。
前兩天,小孫還用上了剛剛開通上線的全國首條錄音公證電話95105856,因為大多數差評師怕阿里旺旺和QQ聊天留有證據,開價敲詐環節往往是直接電話,現在有了錄音公證,小孫覺得錄音不但可以提交給申訴部門,那次直接把錄音放給對方聽,對方也立馬刪了差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