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淘口令也分不同形式,一種是標準版,即用戶可以憑借口令直達商品頁面;另一種是個性口令,賣家或品牌商可以自定義文案和鏈接,用戶打開的可以是H5頁面、店鋪或者商品頁面。不過,淘口令的使用目前并不普及,大多數賣家和買家并不知道這一功能的上線。不過,曾參與該功能內測的商家透露,還沒正式運用,“有點復雜”。
此前,淘寶鏈接在微信被全程屏蔽的狀況曾讓很多商家苦惱。尤其是在雙十一這樣的大促時期,很多賣家都試圖通過微信、朋友圈內的營銷倒用戶,但最終都只能通過各種曲折的方式(比如發優惠券驗證碼等)實現。
淘寶與微信的“屏蔽”歷史由來已久。2013年11月,淘寶官方證實手機淘寶正式關閉了微信跳轉至淘寶頁面的通道。淘寶方面表示,封殺原因是大量用戶反應,微信公眾平臺發來的淘寶鏈接大部分是偽造淘寶店,部分用戶因此受到財產損失,甚至支付賬號、密碼被竊。而對于何時能夠打開微信通道,淘寶方面表示,這取決于微信什么時候能夠補上自己的安全漏洞。
由此,用戶在微信界面內點擊淘寶系鏈接的結果都變成“阿里巴巴屏蔽了來自微信的瀏覽請求”或者“該網址已經被淘寶屏蔽”。此后,用戶若要在微信內打開淘寶鏈接,需要復制網址再粘貼到瀏覽器。最有意思的是,今年騰訊官方在天貓開設旗艦店之后,其店鋪依然不能在微信打開,被業內人士廣泛調侃。
但對于到底是“微信屏蔽淘寶”,還是“淘寶屏蔽微信”,雙方一直言辭不一。一個值得玩味的細節是,在早期,用戶通過微信上打開阿里系鏈接會出現一段文字:“阿里巴巴屏蔽了來自微信的瀏覽請求”,而在近期,微信去掉了這句話,變成了“如需瀏覽,請長按網址復制后使用瀏覽器訪問”。這暗示著,微信其實默認了最初措辭的不當。
今年四月份,一名阿里巴巴的技術人員公開發文“喊冤”,稱并非阿里屏蔽微信,而是“被屏蔽”。根據該技術人員的描述,當初為了賬戶安全,淘寶采取了一個“杜鵑計劃”,用戶在微信中打開淘寶鏈接,將直接喚醒手機淘寶客戶端,但這一舉措很快遭到微信“反擊”,微信官方屏蔽了該喚起協議,導致用戶仍然能看到手機淘寶登錄頁面,卻不能通過手機淘寶客戶端訪問寶貝。
在這樣的情況下,淘寶把所有來自微信訪問的請求重定向到了下載頁。這導致的結果是,用戶只要在微信點擊淘寶鏈接,只能止步于手機淘寶下載頁面,而不能進入淘寶客戶端去訪問寶貝。所以在用戶看來,這基本上就是被判定為“淘寶屏蔽了微信”。
若上述阿里員工所提的“冤情”屬實,那么在“被屏蔽”之后的淘寶也真是蠻拼的。在淘口令之前,淘寶其實已經有一些小舉措,例如開通了淘寶、天貓等一系列官方公眾號“潛伏”在微信,且閱讀量不小,信息推送也相當走心,天貓的公眾號甚至經常推送品牌團、618等促銷信息。
今年4月份,手機淘寶正式推出類微店產品“淘小鋪”,允許每個店鋪生成6位數字的店鋪直達號和店鋪二維碼名片,在微信、微博等社交媒體上傳播。阿里巴巴商家業務事業部高級產品專家秦奮還稱:“店鋪名片是一個被動式的產品,希望微信盡早解除屏蔽”。
從上面可以看出,淘寶對于解鎖微信端流量入口的意愿是非常強力的,而淘口令也并非阿里巴巴突破微信屏蔽的首次嘗試,淘口令的出現是否能夠改變雙方冷戰局面還無法確定,還得看后續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