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淘寶天貓大調整,成立三大行業發展部
阿里拆完,京東拆;京東拆完,淘寶天貓拆。
在張勇宣布阿里巴巴成立24年以來最重要的一次變革后,淘寶天貓率先拿出動作,成為阿里巨變后第一個調整的業務集團。
近日,淘寶天貓商業集團召開了一場P9級別以上的管理層會議,宣布再次調整組織架構。
具體調整如下:
將原本掌握著淘寶天貓全部商家資源的產業中心,拆分為三大行業發展部門。
第一,行業發展1部,由原淘特、1688負責人汪海負責,花名七公,包括淘寶服飾、1688、淘特等業務,以豐富度驅動;
第二,行業發展2部,由原B2C零售事業群總裁劉鵬負責,花名奧文,包括天貓服飾、快速消費品、消費電子、手機天貓、天貓國際等業務,以品牌驅動;
第三,行業發展3部,由天貓超市負責人劉一曼負責,花名一漫,包括天貓超市、淘菜菜、淘鮮達、食品生鮮等業務,主要整合大淘系的本地零售板塊。
值得注意的是,調整之后,原本統攬淘寶天貓全部商家的產業中心,將不復存在。
這三大行業發展部將作為集團的業務單元,可以直接向淘寶天貓商業集團 CEO 戴珊匯報。
除了這波調整之外,更需要關注的是,淘寶天貓集團在拆分重組的過程中,正式獨立運營。
原本依賴于阿里集團的相關業務中臺、供應鏈中臺等團隊,也在這輪調整中并入淘寶天貓:
具體來說,淘寶天貓集團有了自己的首席財務官,由原淘菜菜負責人李博擔任;客戶服務負責人由原平臺策略及運營中心負責人、副總裁王明強兼任。技術負責人繼續由淘寶天貓的技術負責人余剛擔任,同時管理一部分從原阿里集團 CTO 線分拆而來的團隊;
淘寶天貓還有了單獨的市場和公關負責人,由阿里媽媽負責人、副總裁劉博兼任。
這些阿里集團的中臺業務打散到各大業務中,使得原先中臺積累的能力繼續復用,也標志著淘寶天貓在組織結構上與阿里集團進一步切割。
職能部門補足之后,淘寶天貓集團,正式獨立運營。未來一段時間里,阿里巴巴集團其他各項業務的組織調整都將陸續展開。
2.繼續降本增效
最近一段時間里,阿里和京東的變革,真的是一個接一個,讓人目不暇接。
但在眾多變革中,這次淘寶天貓的拆分重組,絕對吸人眼球。
因為這一次,淘寶天貓將好不容易才融合在一起的商家資源,重新拆分了。
行業發展一部和二部的具體商家構成,和之前淘寶天貓還未融合時的結構,十分相似,基于此,不少人士得出了“淘寶天貓分家”的結論。
由此,自然也帶來了質疑。
一年前,戴珊剛剛執掌阿里中國商業不久,宣布淘寶天貓實現全面融合,引起行業軒然大波。
作為目前國內規模最大的電商業務團隊,淘寶天貓集團貢獻了整個阿里集團幾乎全部利潤,是當之無愧的頂梁柱。
規模大意味著整合難度大,而在整合動作剛開始一年之際,又重新將產業中心拆分,無疑將帶來一波人事動蕩。
這也是行業對此次調整最大的質疑點:頻繁的組織調整,是帶來新的策略和新的想象空間,還是一線業務人員的動蕩?
在筆者看來,頻繁的組織調整是阿里面對競爭和變化時的習慣性反應,而對于企業來說,組織調整應是業務調整的結果。
但是對于當下的電商行業來說,外界競爭環境持續變動,使得阿里商業已經到了必須要改變的時刻了。
相較動蕩,我們更應該關注此次拆分重組帶來的利好因素,以及可復制借鑒的思路。
首先,先來明確一個前提條件,目前阿里電商面臨的最大挑戰是市場份額被侵蝕、收入增速下滑。
所以,大淘寶集團要實現的核心目標就是爭奪市場份額,重回高增長態勢。
從拆分后的整體架構來看,原本統攬全部商家資源的產業中心拆分為三大直接面向行業的發展部門,相當于削減了一道匯報層級,整體由上至下的決策鏈路,更加簡潔明了。
拆分重組后,可以讓個業務單元對下直面市場,對上直接向CEO匯報,同時明顯打破業務部門之間的區隔,讓淘寶、天貓、本地零售都能發揮自己最擅長的業務。
也就是說,淘寶天貓正通過明確的分工找回賺錢以及用戶增長的動力。
具體來看,此次三大行業發展部門的核心點,行業一部負責產品豐富度、行業二部負責品牌驅動,最關鍵的是行業三部,將全面整合大淘系中的本地零售業務。
值得注意的是,這是阿里本地零售相關業務,首次作為獨立的板塊,和淘寶、天貓并列,戰略重要性大幅增加。
最近兩年,隨著美團閃購、京東到家等本地零售的迅猛發展,行業中又再次注意到了本地零售的重要性,但此前大淘系的本地零售業務一直分散在各處。
此次整合,如果能夠在本地零售領域形成合力,將給淘寶天貓集團帶來新的增長極。
簡單總結一下,這次拆分重組、獨立運營,核心思路和前兩年保持一致,那就是降本增效。充分體現了本次阿里組織架構調整的理念:更迅速、更靈活。
原本立下汗馬功勞的大中臺,在當下競爭環境下已經有些略顯臃腫。隨著他們拆分至各個業務中,淘寶天貓,終于從獨立的業務部門,變成完整的業務集團,并且決策權、經營權、人事權、財務權等均下放至一線作戰單元。
筆者認為,在市場環境的持續變動下,淘寶天貓到了必須要調整的時刻,從目前來看,這波組織拆分重組,已經給我們帶來可預見的利好。
3.大淘寶面臨新的壓力
目前,阿里的拆分之旅,還在自上而下,層層深入展開,淘寶天貓作為排頭兵,率先獨立運營。
與此同時,京東也在架構重組中。
近日,京東宣布取消事業群制,整合為事業部制,原事業群負責人將擔任事業部負責人;原事業群統管下的各事業部,將按照細分品類拆分為具體的經營單元,給予品類負責人更多的決策自主權,也包括人事任免等權利。
此外,拆分后的經營單元內,將不再區分POP和自營,二者全面打通,由統一的品類負責人管理,進一步實現流量“平權”。
表面上看,阿里在玩拆分,京東在搞合并。但實際上,從調整后的組織架構來看,阿里和京東殊途同歸。
在匯報層級上,雙方都實現了架構的精簡和提效,在權利下放上,兩家巨頭也都將更多的經營權、決策權交給一線業務單元。
這也告訴我們一個顯而易見的邏輯,對于阿里、京東,這類超大型巨頭集團,由一顆參天大樹,拆分為一片森林,讓各業務集團獨立面對市場競爭,無疑將成為更多巨頭的新選擇。
這些宏大敘事聊完,更重要的還是此次調整之后,淘寶天貓集團將面臨更多的業務壓力。
前文已經提到淘寶天貓的最大挑戰是:市場份額爭奪和重回高增長態勢。
具體到業務層面,目前淘寶天貓正在面臨多線作戰的局面。
在獨立運營之前,淘寶天貓宣布了今年的五大戰略,分別是直播、私域、內容化、本地零售和價格力,這五大戰略,分別對應抖音、微信、小紅書、美團、拼多多。
從目前淘寶拿出的舉措來看,已經在“價格力”上頻繁發力。手淘已經在灰度測試99特賣頻道,單價以1元至9.9元區間為主,首批招商面向的是有M2C經驗的“淘工廠”商家。
同時,淘寶還上線了同款比價工具,用戶可以直接在頁面看到同款商品,淘寶在售多少件、最低價是多少。
除了上述舉措之外,拆分重組后的淘寶天貓還面臨一個重要難題,那就是本地零售。
此次淘寶天貓為本地零售設立了一個單獨的行業發展部,期待可以實現內部多項業務的整合。
但本地零售業務慢且重,從阿里的探索歷史來看,天貓超市誕生于2011年,淘鮮達在 2017年上線,淘菜菜開始于2021年,十余年的探索,卻始終沒有形成合力,已經證明了整合的難度之大。
同時,除了淘寶天貓的本地零售業務之外,阿里巴巴集團內還擁有本地生活業務集團、盒馬兩大分公司,同類型的業務分屬于三個不同公司,也將會帶來新的競爭。
總的來看,從阿里集團的拆分,到淘寶天貓的拆分重組,這條變革之路正在一步步深入一線業務。
這次調整,讓我們看到了更迅速、更靈活的淘寶天貓集團,但獨立運營后的淘寶天面,也將面臨更多新的挑戰。
目前我們已知的信息是,淘寶和天貓消費超過人民幣10000元的消費者有1.24億人,并有98%的留存率。
這群中國互聯網最活躍的消費者依然停留在淘寶天貓中,淘寶天貓能否把他們更好地激活起來,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