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快手營收大漲,貨架電商立功
快手開始好起來了。
3月20日,快手發布了截至2023年12月31日為止的第四季度及全年經審核財報。
財報顯示,2023年全年,快手的總收入為1135億元,同比增長20.5%,經調整利潤凈額為103億元,相比去年同期虧損的58億元,成功實現扭虧為盈。
電商業務方面,2023年第四季度,快手電商商品交易總額為4039億元,同比增長29.3%;全年電商商品交易總額為11844億元,同比增長31.4%。至此,快手終于成為繼淘寶、京東、拼多多、抖音后第五個突破萬億大關的電商零售平臺。
值得一提的是,第四季度快手泛貨架電商表現亮眼,GMV占比超20%。這印證了快手CEO程一笑曾說的“我們將在商場等泛貨架場域重點進行貨品運營,使貨架成為快手電商全域經營的新增長點。”
的確,“貨架”是半年來快手一直重點強調的核心關鍵詞。
去年雙11前,快手將“商城”置于首頁一級入口,給予充分的流量資源。自2022年快手商城的地位一再提升,充分顯示了快手對貨架電商的重視。
快手首頁截圖
用戶側,快手推出商城新人版,讓交互界面、貨品選擇對新用戶更加友好;大牌大補頻道的低價好物也轉化了很多新用戶,第四季度商城日均買家數同比實現超70%的增長。商家側,快手商城針對新商家推出的利好政策和玩法,撬動了供給端活力,第四季度商城的日均動銷商家數同比增長超130%。
今年快手商城年貨節的戰報中,也著重強調了貨架場景的數據:泛貨架GMV較上一年貨節增長383%,搜索支付GMV較上一年貨節增長164%。不久前的38節大促也是如此,貨架場GMV逐漸成為快手電商的核心指標之一。
在內容電商之外,快手成功找到的貨架電商這一新的增長曲線。
2、拆解快手的貨架邏輯
那么,為什么貨架電商能為快手帶來新的增量呢?我們試著從兩個方面拆解快手電商的貨架邏輯。
其一,貨架電商的剛需屬性,能滿足消費者更廣泛的需求,與內容電商形成互補。
貨架電商的核心是“搜索”,通過搜索購物的消費者,往往都是抱有強烈目的性的,指向非常明確。尤其是一些標準化的日常用品,即使不看直播也有清晰的認知,因此鏈路更短的貨架電商更為契合。
況且,內容電商在品類上天然具有劣勢。迫于流量機制,商家往往會主推一些受眾面較廣、更容易出爆品的商品和品類。所以那些相對冷門的、小眾的需求只能通過貨架電商滿足。
此外,剛需屬性也提高了貨架電商的轉化效率。相關數據顯示,直播電商的平均退貨率為 30%-50%,貨架電商的平均退貨率僅為10%-15%。這是因為在直播間下單的用戶不少都出于“沖動消費”,而主動搜索的用戶相對更理性。
更重要的是,并非所有的商家都有能力和意愿去制作高質量的內容。比如產業帶商家僅僅需要一個分銷渠道,對他們而言簡單直接的貨架就是剛需。貨架電商這種“保底機制”,為快手電商提供了廣闊的基本盤。
其二,從平臺生態的角度看,貨架場景是品牌的必爭之地,構建私域經營陣地的重要場所。
作為一個綜合性電商平臺,快手不僅要有高性價比的產品,也要有高品質的產品,即“大牌”商品,如此才能構建可持續的平臺生態。而很多品牌商并不依賴直播渠道營銷宣傳,他們更注重的是“轉化”。
舉例來說,某知名手機品牌新機發布,線上線下做了鋪天蓋地的宣傳,有意向的消費者試圖上電商平臺購買。此時如果該平臺只有內容電商,那么消費者必須先進入直播間再尋找相關產品,鏈路更長,體驗更差。于是貨架電商的必要性就體現出來了。
另外,一些新品牌對公域流量缺少安全感,向往高確定性的經營。而貨架場景讓品牌可以通過積累店鋪粉絲、搭建品牌會員體系、孵化社群等方式,建立起自己的私域。“旗艦店”的粉絲數據,正逐漸成為品牌力的重要指標。
3、貨架與內容缺一不可
縱觀快手前幾年的財報數據,會發現一個明顯的特質是GMV的增長沒能很好地驅動營收規模的增長,即“主播賺到錢了,但快手沒賺到錢”。究其原因就在于內容電商的單一性。
只靠內容電商增收,一方面會加大對頭部主播的依賴,削弱平臺的議價能力;另一方面,內容電商的低復購率和高退貨率,也會影響平臺生態,不利于長期發展。
因此,兼顧貨架和內容的“雙輪驅動”,才是當下直播電商平臺的唯一解。通過優化貨架場景的商品信息和購物體驗,可以滿足用戶的直接購買需求;借助內容場景直播帶貨、KOL推廣等傳播手段,可以引發用戶興趣,引導其進入消費環節,甚至直接促成交易。
綜合運用內容與貨架兩種策略,可以形成流量導入、用戶互動、信任建立、訂單轉化的閉環,助力商家實現更高效的電商運營和更廣泛的市場覆蓋。
縱觀另外兩大直播電商平臺,也都是這么做的。抖音的經歷與快手類似,最初將自身的內容電商模式定義為“興趣電商”,主打短視頻和直播場景的構建。后來隨著平臺規模擴大,貨架的重要性日益顯現,便修改了定義,變為“全域興趣電商”。
淘寶則是與快手殊途同歸。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淘寶只有貨架電商,流量問題一直未能解決。后面淘寶逐漸加大直播投入,孵化出了李佳琦等頭部主播,盤活了內容場的流量,逆向實現了內容和貨架的雙輪驅動。
在未來,隨著內容和貨架深入聯動,二者的界限將更加模糊,變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狀態,不再被分開來討論。那時,電商行業或許將重新洗牌。
*本站部分文字及圖片均來自于網絡,如侵犯到您的權益,請及時通知我們刪除。聯系信息:
甩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