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幾何時,跨境電商還是少數人的“游戲場”。但隨著“暴富”、“高回報”、“利潤豐厚”等字眼的不斷涌現,瞬間成為了所有行業的焦點。
然而,這個看似充滿機遇的領域,卻成為了不少新人小白的“虧損集中營”。培訓機構的花言巧語,仿佛一顆顆誘人的“毒蘋果”,讓不少人誤入歧途,少則虧損幾萬,最多的甚至血本無歸!
騙局①:“零成本代運營”
近日據《新京報》消息,安徽合肥的王先生就因跨境電商“零成本代運營”項目陷入詐騙圈套,差點血本無歸。
具體而言,王先生在瀏覽短視頻時,看到了一則宣稱“無需貨源、無需倉儲、無需投資”的跨境電商廣告,聲稱通過開設虛擬店鋪就能“輕松賺錢”。
根據王先生的回憶,他當時并未要求投入任何資金,只需根據視頻指導下載了一個手機軟件,并在對方提供的鏈接上注冊了一個所謂的國際店鋪。在初期,王先生的小額投資確實獲得了“盈利”,他逐漸增強了投資額度。然而,隨著投資金額的增大,王先生開始發現賬戶中的“盈利”數字不斷虛增,完全不符實際情況,此次他終于意識到其中存在異常。
但盡管如此,王先生并未立刻停止投資,反而仍然被騙子的“話術”和承諾所迷惑。他繼續按照對方的引導,準備將21.65萬元現金快遞給詐騙分子進行所謂的“洗錢操作”。合肥市反詐中心民警指出,王先生當時已將這筆錢裝進黑色背包,準備交給“跑分”人員。
幸好在警方及時介入下,王先生被成功攔截,并且通過警方的勸導逐漸認識到自己所陷入的騙局,最終放棄了所謂的投資項目。
騙局②:TikTok虛假電商管理軟件
其實這樣的案例并非少數,TikTok也頻繁出現此類騙局:詐騙團伙通過精準投放廣告,利用“副業剛需”和“跨境電商風口”等話題吸引有副業需求的群體。
在深圳公安發布的案例中,小劉(化名)看到“如何做跨境電商”的視頻廣告后,下載了偽裝成電商管理軟件的“臻選”APP,并在“導師”指導下注冊了“國際版抖音店鋪”。
詐騙團伙通過偽造后臺數據和虛假訂單,制造盈利假象,并以“推流扶持”和“平臺活動”等名義引導小劉不斷充值。最終,小劉在平臺關閉前夕損失了160萬元,才意識到自己被騙。
從一開始的“輕松賺錢”到最終的血本無歸,跨境電商的騙局早已不再是偶然。那些原本看似輕松可得的跨境電商機會,為什么常常變成致命的陷阱?
跨境電商的復雜性和信息混亂為騙局提供了溫床。面對鋪天蓋地的廣告和資訊,新手賣家很容易迷失方向,無法分辨真實機會與虛假誘餌。與此同時,平臺種類繁多、規則各異,讓賣家在選擇時陷入困境。
更棘手的是,不同地區市場(如歐洲、北美、東南亞等)的差異,使得缺乏調研的賣家容易被虛假廣告所誤導。
既然跨境電商充滿了各種復雜情況和風險,那怎么才能避免踩到這些“雷區”?
信息渠道:認準官方來源
信息來源的選擇至關重要。賣家應優先依賴官方渠道,例如平臺官網、官方公眾號、以及帶有認證的招商經理等,及時了解市場動態、政策變動和平臺規則。通過選擇這些可靠的信息來源,賣家能夠有效降低風險,避免被誤導或受到虛假信息的影響。
市場選擇:尋找藍海市場
許多賣家在選擇市場時往往被“大市場”的誘人前景所吸引。例如美國作為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雖然擁有強大的購買力,但也面臨著合規壓力、政策波動、競爭激烈以及高昂的營銷成本等問題,導致進入門檻越來越高,利潤空間越來越小。
因而對于初入跨境電商的賣家而言,選擇一些競爭較少的“藍海市場”會是更為理智的選擇。例如,東歐市場近年來發展迅速,成為跨境電商的藍海市場。Statista預測,東歐的電子商務市場將在2025年達到571.2億美元,且預計年均增長率為9.32%。且與西歐和北美相比,東歐市場的競爭壓力較小。
而在進入東歐市場時,選擇合適的平臺也至關重要。
作為東歐地區的頭部電商平臺,eMAG成立于2001年,隸屬于全球三大電商集團之一的Naspers/Prosus集團。憑借其強大的市場影響力,eMAG已然成為該地區知名的全品類B2C電商平臺。
其主要優勢在于:
拓展東歐市場:eMAG業務覆蓋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匈牙利等國,活躍用戶超900萬,月訪問量超1.2億。FBE托管服務能夠幫助賣家簡化運營,快速站穩東歐市場。
低競爭高回報:目前平臺中國賣家占比不到10%,類目未飽和,市場紅利期仍在。平均客單價86美元,銷售速度快,每1.2秒售出一件商品,回報高。
全方位支持:eMAG提供免月租、年費、押金等優惠,免VAT和倉儲費用。賣家可享廣告額贈送、中文經理服務、小語種翻譯等支持。
值得一提的是,eMAG近期還發布了新的招商福利政策,為新入駐賣家提供了三大優惠福利:免費倉儲、廣告資金金支持、促銷折扣與優惠。
跨境電商是一片金礦,但同樣也充滿了迷霧。做出明智的選擇,才能在這片市場中找到真正的機會。
*本站部分文字及圖片均來自于網絡,如侵犯到您的權益,請及時通知我們刪除。聯系信息:
甩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