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19年前阿里巴巴的保密項目,又重啟了。
2001年,面對外貿交易中買賣雙方互相不信任的問題,阿里巴巴B2B公司嘗試用類似中間擔保的模式解決。“我們在啟動一場技術革命,全世界的人只要坐在家里打開電腦,他可以直接訂貨。”馬云如是說。
但由于企業和企業之間的國際交易異常復雜,付款方式和物流方式均有很大差異,這種方式無疾而終。
盡管2003年,這個模式被用在交易流程相對簡單的C2C業務淘寶中,并推動整個電子商務的發展,但相較于個人交易,企業與企業的國際交易面臨著更復雜的情況,問題依然無解,以至于馬云少有地拋出困惑:“不知道路在哪兒,該怎么走。”
當年不知道怎么走的路,現在卻已經走通。
2020年9月25日,首屆INCLUSION·外灘大會,螞蟻集團副總裁、智能科技事業群總裁蔣國飛在外灘大會上發布全新國際貿易和金融服務平臺——Trusple平臺。據悉,該平臺基于螞蟻鏈技術,主要解決國際貿易中買家和賣家之間的信任問題。
其實外灘大會首日,也就是昨天,螞蟻集團CEO胡曉明便預告了這一平臺的發布,并稱“其價值與16年前支付寶擔保交易類似”。
Trusple的邏輯
“與支付寶當年推出擔保交易的初衷一樣,Trusple也是為了解決交易信任問題,不同的是,由于區塊鏈技術在解決復雜流程信任中的突出特性,Trusple更好地契合了解決國際貿易信任的需求。”蔣國飛表示。
Trusple連接的是買賣雙方、國內外銀行及國際貿易鏈路中的核心節點。歸納起來,它解決了至關重要的三個方面的信任:買家與賣家之間的信任,金融機構與賣家之間的信任,金融機構與買家之間的信任。
此前買賣之間的賬款支付為什么需要分三階段?歸根結底是因為缺乏信任。這是由客觀情況決定的——兩個不同國家的企業,見不著面了解不到情況,信息核實成本特別高。
而基于區塊鏈技術,在Trusple平臺上,買家和賣家產生一筆貿易訂單后,會自動上鏈并開始流轉,銀行會基于訂單約定的付款條件自動進行付款。此外,還會接入海運物流平臺,物流信息全程上鏈,讓買賣雙方清晰了解貨物的狀態。
這避免了傳統模式下賣家需督促買家去線下操作轉賬,同時也能防止屢有發生的惡意拖延付款時間現象。
數據全部上鏈,買賣雙方每一次成功交易也都變成了一次“鏈上信用”的沉淀。當買賣雙方有融資和借貸需求時,金融機構可以向Trusple平臺發出驗證請求,來確定企業的貿易真實性,從而決定是否放款。
攻堅的關鍵:螞蟻鏈
讓跨境貿易不再難,Trusple靠的是區塊鏈,更準確地說,是螞蟻鏈。
2015年,因為堅信區塊鏈只有與實體經濟結合才能發揮最大價值,螞蟻集團開始布局區塊鏈,即“螞蟻區塊鏈”。它代表一種新的生產關系,不可篡改、易于追溯。它可以對票據、合同、貿易倉單等價值資產進行數字化連接,開放透明。
今年7月23日,螞蟻區塊鏈正式升級為“螞蟻鏈”。馬云說過:“螞蟻鏈的名字是我起的,大家要熱愛這個名字,養育他,這個決定不亞于我們04年決定成立支付寶。”
改名當天,螞蟻集團董事長井賢棟分享了螞蟻鏈已經取得的三個關鍵成績:
在技術上,螞蟻鏈連續四年每年全球專利申請數始終保持在第1名;
在應用上,螞蟻鏈已助力解決50多個實際場景的信任問題,包括商品溯源、司法、版權、公益、供應鏈金融、電子票據等;
在商業上,螞蟻鏈目前每天“上鏈量”超過1億次,這一數據相當于區塊鏈領域的“日活”。
目前,螞蟻鏈可以支持10億賬戶規模和10億日交易量,實現每秒10萬筆跨鏈信息處理能力,并且開發了領先業界6倍的平臺加密算法來保證隱私安全。
在為期三天的首屆INCLUSION·外灘大會上,螞蟻鏈隱藏于多個場景身后。井賢棟請喝的來自盧旺達的咖啡、大會向所有觀眾提供的金銀花水和沙棘果汁,都有一個特點——基于螞蟻鏈提供的區塊鏈技術進行追溯,具體而言,掃一掃包裝上的二維碼,就可以追溯到產地、物流等信息。
在螞蟻集團副總裁、智能科技事業群總裁蔣國飛看來,區塊鏈的核心能力在于鏈接產業,在數字經濟中“修路”。“路”修好了,產業就可以繁榮了。
他認為,區塊鏈對螞蟻來說是一種信仰。這個信仰基于兩層,一是對數字經濟的信仰,二是對經濟發展規律的理解,經濟活動中最重要的生產關系就是信任關系。
非要說區塊鏈或者螞蟻鏈給人們生活帶來的影響,或許Trusple平臺的名字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注解:TRUST MADE SIMPLE。因為信任,所以簡單;因為簡單,所以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