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銷售冰墩墩周邊的天貓奧林匹克旗艦店之外,國貨滑雪品牌南恩也經歷了一個繁忙的“冬奧季”。天貓旗艦店的銷售額同比去年翻了兩倍以上,南恩成為天貓滑雪行業2月的“冠軍”。
2008北京奧運會那年,南恩創始人耿紹峰嘗試了人生第一次滑雪。“能買到滑雪用品的地方極少,很多人穿著牛仔褲、大衣去雪場。”2013年,他離開互聯網行業,在淘寶上創立滑雪服品牌南恩。今年冬奧會期間,部分賽事在耿紹峰的故鄉張家口舉行。冰雪運動也從小眾走向大眾,產業發展蓬勃發展。深耕近十年,南恩從淘寶、天貓走到線下,線上也實現多平臺運營。“品牌在天貓的銷售額占電商的7成,絕對是經營的主陣地。”
國家體育總局委托國家統計局開展的《“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統計調查報告》顯示,自冬奧會申辦成功至2021年10月,全國居民參與過冰雪運動的人數為3.46億人。中國旅游研究院報告預測,中國冰雪產業市場規模將突破1萬億。
2017年,天貓開始重視冰雪產業。阿里巴巴成為奧林匹克全球合作伙伴。隨后,國際奧組委在天貓開出全球首家奧林匹克官方旗艦店。天貓舉辦第一屆冰雪節。
“平臺目前已經形成了健康、多元的品牌生態。天貓對品牌的服務不限于銷售,逐漸向產業上下游延伸。”天貓滑雪行業小二王小源告訴記者。2021年,超100家奢侈品品牌在天貓首發滑雪新品。FACTION、HellyHansen等海外專業品牌通過天貓進入中國市場。國貨新品牌創業活躍,2021年數量同比翻了兩倍。與此同時,天貓正在嘗試開放TMIC(天貓新品創新中心)以及犀牛智造的能力,與品牌深入供應鏈端研發新品。
“一墩難求”只是冬奧經濟的開始和縮影。2008北京奧運會讓中國旅游業受益十年,全民健身讓中國體育消費蓬勃發展,一批國貨運動品牌相繼崛起。專家表示,北京冬奧會是中國冰雪經濟的“黃金十年”的起點。
冬奧成超級“種草機”,“淘同款”帶火冰雪消費
冰墩墩到底有多熱?冬奧會閉幕當天,天貓奧林匹克官方旗艦店補貨百萬冰墩墩周邊,當日即售罄。多個話題沖上熱搜。
整個冬奧會期間共有超1億人次涌入天貓奧林匹克官方旗艦店搶購冰墩墩周邊,實力演繹“一墩難求”。冰墩墩效應還“波及”天貓杭州亞運會官方旗艦店,多款亞運會周邊商品“秒空”。
阿里巴巴奧運數字人冬奧宣推官冬冬,自2月4日20點開始,每天2小時開啟直播。自從帶貨天貓奧林匹克旗艦店之后,每天有數十萬人涌入直播間蹲守“冬冬上墩墩”。網友調侃“送冬冬去踩縫紉機,加班加點制作冰墩墩。”
左手追冬奧,右手淘同款,消費成為年輕人參與這場盛會的新方式。
據悉,冬奧特許商品的生產與銷售必須經過北京冬奧組委認可批準,線上官方購買渠道為奧林匹克天貓官方旗艦店。公開數據顯示,北京冬奧組委共計開發了5000余款特許產品,整個冬奧周期,特許商品收入預計將突破25億元。
全民被點燃的冬奧熱情并未止于冰墩墩。
2月8日上午,谷愛凌奪冠,同款滑雪板品牌FACTION天貓旗艦店銷售額激增,環比7日全天翻了接近1倍,與6日相比,增長超過7倍。店內最受歡迎的是谷愛凌比賽同款滑雪板,尤其是標志性的帶著紅色龍紋的“奪冠雪板”,庫存“岌岌可危”。
FACTION中國區營銷負責人寧玄洺告訴記者,為了防止奧運會過度商業化,依據《奧林匹克憲章》的規定,參賽運動員的表現在賽事期間不能作為廣告。谷愛凌奪冠當天流量的涌入和銷量增長,源于消費者主動進淘寶搜索,不是品牌的營銷投入。
FACTION不是孤例。冬奧開始之后,谷愛凌同款雪鏡OAKLEY天貓旗艦店銷售額開始明顯增長,她的參賽款一度出現缺貨。2月9日,OAKLEY天貓旗艦店銷售額同比增長超600%。
冬奧會期間,天貓滑雪相關產品同比去年春節同期翻了4倍以上。這并不是“一時興起”。天貓滑雪類目持續3年保持翻倍增長。
“萬能的淘寶有最豐富的商品,已經成為折射社會熱點的一面棱鏡。與此同時,中國消費者在淘寶、天貓消費冰雪相關產品的習慣和心智已經逐漸形成了。”王小源說。“這離不開品牌、創業者與天貓一起深耕產業。”
奢侈品牌、運動品牌等跑步入場,部分商家7成電商銷售額來自天貓
“2013年創業之初,滑雪有多小眾?從12月份忙到春節,我們幾乎就可以打烊了。”耿紹峰笑言。當時的滑雪場主要在北方,雪季持續大約3個月,消費者以“嘗鮮”式旅游為主。滑雪品牌只有少數國際專業品牌。
不過,耿紹峰仍然看好滑雪市場的前景。入淘一年后,南恩開啟了天貓旗艦店,進入品牌化運營。
2015年,北京獲得第24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舉辦權。天貓滑雪品類銷售額應聲而漲,迎來了第一波高峰。“南恩的銷售額激增,最明顯的變化是來自南方的消費者明顯增加。”
“滑雪本來是小眾圈層的愛好。天貓的商業影響力,讓冰雪節很快成為雪圈大事件。”耿紹峰說,南恩的滑雪服多次在冰雪節上被推薦,“對品牌而言,等于權威的背書。”
天貓自身的商業策略也開始轉向新品與新趨勢。2017年,天貓小黑盒上線,為消費者推薦尖貨、新品。與此同時,成立TMIC(天貓新品創新中心),為商家提供一系列的產品和工具,利用消費洞察研發新品。《2021線上新品消費趨勢報告》顯示,去年在天貓“追新”的消費者達到1.2億。
此外,此前數據顯示,經過近二十年的積累,阿里巴巴中國零售市場月度活躍用戶超過9億。早在2020年,淘寶、天貓年消費規模超過7000元的消費者近2億,而他們的年度留存率達98%,消費者忠誠度很高。消費者規模龐大,高凈值人群在行業中更是保持著絕對領先優勢。
“滑雪作為典型的新消費趨勢,面向的正是‘追新’一族。與此同時,滑雪有一定門檻,消費者需要具備一定經濟基礎。這與天貓平臺契合。”耿紹峰說。
在天貓成長起來之后,南恩也入駐了其他電商平臺。但專門負責天貓旗艦店運營的員工就多達20多個,比其他平臺的都多。“到了雪季,天貓上的業務量非常大。”紹峰透露,在所有渠道中,線上的業務占了70%左右,而天貓則在電商業務中占了70%以上。
這與GOSKI的情況類似。今年的雪季,天貓旗艦店同比增長高達400~500%。在電商業務上,天貓占了GOSKI七成左右的業務量。
天貓滑雪市場品牌數量持續增長。過去兩年,共有國內外88個滑品牌入駐天貓,包括MACKAGE、BOGNER、FUSALP、FACTION、X-Bionic等國際專業大牌。天貓已經成為國際新品牌落地中國的第一站,包括PeakPerformance在內的多個知名戶外運動品牌也在商討合作中。
跨界滑雪成為天貓上的新潮流。2021年,普拉達等近100個時尚品牌,在天貓奢品發售滑雪類運動裝備,包括服飾、頭盔、滑雪板等。傳統運動品牌也開始布局滑雪品類。安踏、李寧等爭相在天貓上新滑雪系列產品。新品牌創業活躍,2021年的品牌數量同比翻了兩倍。
后冬奧時代,冰雪運動品牌如何抓住新機遇?
北京市滑雪協會副主席伍斌此前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目前滑雪產業正處于高速增長期,大概會持續10~15年的時間,之后達到成熟期。
后冬奧時代,冰雪運動將進入新的發展階段。王小源分析認為,3億人上冰雪,意味著巨大的市場想象空間,但競爭會日趨激烈。更懂消費者,更快的滿足新需求,對于品牌運營而言至關重要。
“相比創業之初,團隊規模已經擴充了10倍。春節旺季不打烊,夏季同樣定期上新品。”耿紹峰說。南恩已經從早期的滑雪周邊配件類產品,拓展到滑雪裝備全線產品。依據天貓的消費洞察,品牌目前的定位是年輕化,時尚與功能性兼備的滑雪裝備。“產品為王,接下來我們的重心會放在新品的設計和開發上。”
雙減之后,冰雪運動已經成為家長重點培養孩子的興趣方向。青少年滑雪及女性滑雪正在成為新品牌創業最活躍的領域。
在去年雙11首日銷售額暴漲300%的新品牌Vector創始人告訴記者,創業之初,品牌針對的是中國95%的市場,包括初學者、體驗者還有家庭旅游。后來,Vector通過天貓洞察到女性、親子消費的潛力,接連開發了高顏值的滑雪服、護具、滑雪內衣等,一躍成為行業的“黑馬”。
LDSKI已經在淘寶深耕了10年,主理人李時繁表示,以往品牌雖然有滑雪服裝產品,但重視程度不足。參照天貓提供的趨勢洞察,LDSKI調整市場策略,加大了對滑雪服裝的推廣,2021年LDSKI的銷售額在天貓上翻了4倍,實現了品牌煥新。
清渠數智聯合天貓發布的《2022滑雪運動品類趨勢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中國滑雪市場進入穩步擴張期,“雪厚坡長”。滑雪行業有兩大趨勢值得關注,一是室內滑雪場的興建,讓雪季延長,全年皆可滑雪。2021年飛豬夏季滑雪訂單單增長130%,90后年輕人群為反季滑的主消費群體。重慶、成都、杭州等南方城市滑雪熱情高漲。另一方面,青少年滑雪的增速,已經與成人不相伯仲。
滑雪也被成為“白色鴉片”。在業內人士看來,滑雪“只有一次和無數次”。消費者存量的流失很少,增量又不斷上漲。隨著青少年成長起來,消費力增強,未來市場一定不會止步于此。
值得注意的是,相比于傳統運動服裝產業,滑雪裝備除了滑雪服之外,還有滑雪板、雪鏡、頭盔、雪鞋、滑雪杖等細分品類,技術門檻和生產難度都不低。對品牌而言,研發創新能力、供應鏈統籌能力,對于品牌持續、健康的經營至關重要。
“這也是天貓努力的方向。”王小源表示。目前,天貓正在嘗試與有供應鏈能力的商家合作,開放TMIC(天貓新品創新中心)的能力,深入供應鏈端進行新品創新。對于滑雪服品牌,天貓還將嘗試整合犀牛智造的柔性制造能力。
據悉,TMIC的商業能力已經在美妝、護膚等行業得到驗證,新品研發周期從平均18個月縮短至6個月,成功率提升至60%。犀牛工廠則可以實現100件起訂,7天交付。從趨勢洞察到新品研發,甚至生產制造,深度的商業能力,正在成為天貓的護城河。
一般認為,奧運會能拉動旅游、消費、文化等一系列行業的產出。這些產出將在經濟中循環,從而產生“乘數效應”。
“后冬奧”時代,中國冰雪產業將形成“南展西擴東進”的趨勢,形成遍地開花的消費新特征。冰雪運動的市場拓展,將衍生出更多更強的配套產業。據國家體育總局的數據,預計2022年中國滑雪場的數量將超過1000家。市場在拓展,設施在完善,冰雪消費動能也在激活。預計到2025年,中國冰雪旅游人數將超過5億人次。
冰雪產業的黃金十年,才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