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提前實現目標
無論拼多多Temu在消費者中的口碑如何,它當下在美國的火熱都是無可否認的。
近期有媒體報道稱,在對美國數十億信用卡和借記卡交易進行分析之后,得出的報告顯示,5月份拼多多Temu在美國的銷售額比Shein高出20%。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2月,Temu在北美立下目標:9月之前,至少有1天GMV超過Shein。而如今還沒到規定時間,Temu就在5月提前完成了當初設立的目標。
同時,Apptopia的數據也顯示,在登陸美國市場后的六個月期間,Temu在全球范圍內的ios下載量比其他任何購物App都要多,成為所有購物APP之首。
其內容和通信總監Adam Blacker表示,盡管這其中可能包含了廣告觸發的下載,但Teme的崛起也和當前的經濟環境有關,因為目前正在面臨通貨膨脹的消費者,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希望能夠以更低的價格獲得他們需要的商品。
顯而易見的是,以黑馬之姿一路高歌猛進的Temu,已經逐漸崛起成為Shein的對手,要知道,自成立以來,Shein用了14年時間才在美國獲得了主要市場份額,而如今Temu在美國市場推出還未滿一年。
2.站穩腳跟不易
不過,Temu要想在美國站穩腳跟也遠沒有表面上看起來的那么簡單。
這當然是因為同樣靠低價策略馳騁美國市場的Shein早已占據快時尚頭部,留給Temu的機會并不多。
Bloomberg Second Measure數據顯示,在過去幾年里,Shein占據了越來越多的美國快時尚市場份額,截至去年11月,它已經占據H&M、Zara、Fashion Nova以及Forever 21等競爭對手銷售額的50%,并且在當月這些對手都出現不同程度的負增長之時,Shein是唯一一家持續保持增長的快時尚公司。
此外,Temu自身的運營風險也不可忽視。
例如,去年12月,Shein認為Temu涉嫌惡意競爭,聲稱Temu不僅冒充其在社媒營銷,還收買網紅達人拉踩Shein,隨后對此頗感憤怒的Shein在美國伊利諾伊州北區地方法院向Temu提起了訴訟。
相關人士對此評論稱,如果Temu敗訴,它很有可能被迫停止現有營銷策略,這對于正處上升期的Temu來說將極為不利。
再比如,今年3月份谷歌曾發布聲明稱,由于發現拼多多App在谷歌應用商店上架的版本存在惡意軟件問題,谷歌方面將此App從用戶商店下架。
雖然當時的聲明中并沒有提到Temu,其在谷歌Play中也仍然可以繼續正常下載使用,但考慮到兩者同為拼多多內部購物平臺,此次風波想必也會給Temu的形象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
整體而言,盡管Temu當前正在美國不斷崛起,但之后的擴張之路卻并非坦途,仍需Shein、亞馬遜等老牌電商巨頭的壓力,以及內部存在的各項風險,否則只靠單一的低價模式,或許難以在海外日益艱險的生存環境中成功突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