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抖音推出“萬人團”,70萬人組團帶貨
繼美團之后,抖音又盯上了拼多多的“飯碗”。
近日,抖音電商開始全面推廣創新玩法“萬人團”,鼓勵達人組團帶貨。
具體來看,該玩法根植于抖音的選品廣場“精選聯盟”。商家提報商品成功通過后,平臺內達人即可直接選品帶貨。
(圖源:抖音電商營銷觀察)
“萬人團”的特別之處在于其組團升傭機制,即同一商品的帶貨達人越多,傭金分成也越高。依照官方說法,萬人團的高傭金“媲美頭部主播”。對于很多粉絲量級較小的達人而言,這一組團帶貨的方式顯然很有誘惑力。
根據抖音電商披露,此前的萬人團已經涌現出許多粉絲不過萬、出單卻過萬的達人,并成功和商家達成長期合作。
比如“伊姐好物”(粉絲數:6654)憑借兩條帶貨視頻產出2.3萬訂單,促成商品GMV 180倍增長;“豪媽超幸運”(粉絲數:9291)僅垃圾袋1個單品,就為商家帶來1.3萬訂單……
由此也能看出,萬人團對于尋求規模化合作的商家而言,同樣能夠起到降低談判成本、提高合作效率的作用。在大量達人的規模化帶貨中,商品的爆款幾率大幅提升,官方統計的具體爆單率在5%左右。
不久前結束的一期萬人團活動中,共有3000款高傭優質貨品參與,吸引了70萬人參團,最終帶來150萬訂單量,打造了近200款爆單商品。
值得一提的是,在抖音粉絲數過億的瘋狂小楊哥,其自有品牌“小楊臻選”的垃圾袋,借助萬人團活動吸引2600多達人參與,帶來了17萬訂單增量。這一亮眼戰績的背后,或許也跟其“直播切片”布局有關。
隨著抖音電商開始推廣萬人團玩法,“直播切片”的模式也將在其中占據重要地位。
整體來看,抖音的萬人組團帶貨,很容易讓人聯想起拼多多的“拼團”模式。拼多多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就得益于其“拼得多,省得多”的社交裂變玩法,甚至其出海平臺TEMU主打的也是“Team Up, Price Down”(拼著買,更便宜)。
抖音萬人團的區別在于,其圍繞的是“達人”拼團,“拼得多,賺得多”。如今“社交裂變”已被拼多多玩得爐火純青,抖音又為之在直播/短視頻生態中找到了新的土壤。
2.從消費者到達人,抖音革新“社交裂變”
2016年,央視《對話》的一期節目中,抖音創始人張一鳴受邀參加訪談,拼多多創始人黃崢則作為嘉賓進行提問。
節目現場,黃崢對張一鳴提了很多建議,并對市場競爭情況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張一鳴則回應稱:“除了競爭之外,不做別人做得好的領域,我覺得有社會價值。就是人家做得已經很好了,你為什么一定要去做人家已經做好的領域呢,你應該去創新,去做別人沒做好的領域,我覺得這是企業的意義所在。”
“不做別人做得好的領域”,這一度成為了今日頭條和抖音彎道超車的關鍵。但是隨著互聯網流量紅利消失、各平臺同質化嚴重,抖音的方向開始更加側重于“去做別人沒做好的領域”。
換而言之,抖音力圖用創新的思維,將舊的玩法推陳出新。在此,拼多多自然成為了值得學習的對象。
拼多多的成功,一方面源于其對價格敏感用戶和下沉市場的拿捏,另一方面則是其作為“社交電商”的典型,推出的一系列社交裂變玩法。
比如我們最為熟知的“砍一刀”,需要用戶不斷邀請好友助力,最終獲得免費商品或現金獎勵等。
拼多多前期靠裂變拿到用戶好友信息,后續再通過各種活動,利用好友之間的社交關系召回用戶。可以說,這一玩法在“拉新”和“召回”方面都起到了明顯效果。
而延續至今的“拼團”下單模式,需要用戶通過拉人“成團”以享受更低的價格。既可以刺激用戶活躍,也是拼多多能夠壓低商品價格、薄利多銷的關鍵。
抖音如今推出的“萬人團”,對于商家而言其實也是薄利多銷。通過給予更高的傭金、和更多的達人建立聯系,商家的銷量得到了一定的保障,但也犧牲了一部分利潤,讓利的對象從消費者變為了達人。
與此同時,抖音電商還鼓勵達人和朋友一起參與萬人團:“帶貨作者越多,萬人團活動的商品機制會越好。而且帶更多的朋友參與進來,彼此間還可以相互探討,優化創作方法,提高出單機率。”
(圖源:抖音電商營銷觀察)
由此足以看出,抖音其實是將拼多多的拼團玩法,換了個形式融入進自己的生態當中。在短視頻/直播電商,達人承擔起了連接商家和消費者的角色。抖音通過萬人團對達人資源進行整合,以實現最終的單品爆發。
此外,抖音用更高的傭金鼓勵組團帶貨,一定程度上也是在降低帶貨門檻、提高吸引力。而后抖音可以進一步扶持尾部電商達人,并促成更多用戶參與到帶貨當中。
在這一趨勢下,直播電商開始產生了微妙的變化。
3.人人皆主播,人人可帶貨
直播電商頭部機構“謙尋”的董事長董海鋒,曾在世界直播電商大會上提到,直播電商具有“人人可播、人人皆播”的特點:無論是企業家、明星藝人、大學生,還是老鄉,都可以拿起手機做直播。
此番話在當時看來僅僅是為了形容直播電商行業的低門檻,但如今卻有成為現實的趨勢。
從抖音的動向就能看出,無論是短視頻還是直播,都開始向下挖掘長尾流量帶來的增長。
一般而言,消費者大多數的需求會集中在頭部,分布在尾部的需求則是個性化的、零散的、小量的需求。
而這部分差異化的、少量的需求會在需求曲線上面形成一條長長的“尾巴”,雖然流量分散,但它憑借豐富性帶來的數量優勢不容小覷。將所有非流行的市場累加起來,就會形成一個比流行市場還大的市場。
想要利用好長尾流量,根本就是強調“個性化”“客戶力量”和“小利潤大市場”:賺很少的錢,但是要賺很多人的錢。
這也是為什么傳統電商平臺如淘寶京東,今年都在強調“低價”主張,并推出了一系列政策引進和扶持中小商家。
這些商家可能單獨帶來的收益有限,但集合起來依舊是一個龐大的市場。
相同的情況放在直播/短視頻電商平臺,除了扶持商家之外,更重要的就是扶持店播和尾部達人,以形成穩定且持續的內循環。
因而抖音今年降低了帶貨門檻,試圖讓更多用戶參與帶貨。比如今年3月30日才開始試運營的“0元入駐”規則,允許創作者在未繳納保證金的情況下,先入駐平臺進行有限制的試運營,后續足額繳納保證金至應繳額。
目前正在全面推廣的“萬人團”,則進一步降低了尾部達人的選品難度,用更高的傭金給予一定的收益保障,并留住更多的創作者。
還有像是瘋狂小楊哥,他甚至推出了專門的直播切片授權平臺,鼓勵更多普通人用他的直播參與短視頻帶貨……
此類布局本質上都是在利用長尾流量的規模效應,以擴大品牌聲量和店鋪影響力,平臺整體也因為交易頻次的增加而受益。
前不久發布的《中國網絡表演(直播與短視頻)行業發展報告(2022-2023)》顯示,截至2022年,主播賬號累計開通超1.5億個,同比增長7.1%;而短視頻內容創作者賬號(指賬號曾有過短視頻內容創作發布行為)累計已超10億個。
當UGC(用戶生產內容)逐漸站上C位,尾部達人、甚至普通人成為內容電商的搶手資源。一個“人人皆主播,人人可帶貨”的時代,可能真的要來了。